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钟繇还摸不清曹睿的来意,但他可以肯定的是,曹睿肯定有所意图。
既来之且安之,就听听曹睿接下来怎么说吧。
钟繇见钟毓得了皇帝赏赐,用手撑住席子,作势欲要起身行礼。
曹睿连忙说道:“太尉不必多礼,您是国家长者,自当安坐席中。”
钟繇叹了口气:“臣替犬子谢过陛下赏赐,臣年岁已高,自恐时日无多。
将来家庭兴旺,恐怕就要指望钟毓这个少年了!”
曹睿心里暗中腹诽。
你钟太尉说指望钟毓,殊不知你现在才一岁的儿子钟会,将来会做下多大功业!
曹睿依旧面带笑容:“钟毓聪颖,定能成为国家股肱。
对了太尉,朕听钟毓说,太尉另有一个幼子唤作钟会的,不妨也让朕见一见。”
钟繇吩咐钟毓:“毓儿,陛下有召,快些将你弟弟抱出来。”
钟毓施了一礼,转身向外走去。
曹睿继续说道:“听闻太尉出身颍川高门,世代研习《春秋》。
朕还年轻,不晓得许多前汉旧事。”
“听闻太尉祖上乃是‘颍川四长’的钟皓?”
见曹睿提到自己祖父,钟繇也没法再含糊了。
钟繇拱手:“陛下提到的正是臣的祖父。
所谓颍川四长,家祖钟皓为其中之一,另外三人乃是荀淑、陈寔和韩韶。”
曹睿说道:“道德世家名不虚传啊。
若朕没记错的话,荀令君是荀淑之孙,陈镇军是陈寔之孙?”
钟繇点了点头:“陛下所言不错。
我等颍川人只擅读书治经,其余之事实在做不来。”
曹睿说道:“读书治经,也讲家学渊源啊。
先帝曾派侍中郑称教朕经典,朕学了许多,却也难得其中要领。”
“太尉家世代治《春秋》,太尉也在太学中教学春秋吗?”
没错,三国时期是有太学的。
昔日汉末洛阳之乱,董卓火烧了洛阳城,不仅东汉的宫室化为灰烬,太学也因此被毁荒废,典策文章流散,师生四处逃亡,连刻在石头上的《熹平石经》也被砸毁。
曹丕称帝之后,距离洛阳太学被毁已经三十年了。
曹丕下令‘扫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依旧在开阳门外的太学旧址,修建新的馆舍,并召集师生重归太学。
汉顺帝时,太学的规模达到二百四十个房舍、一千八百五十个房间。
汉质帝时,太学生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三万人。
破坏是容易的,重建是艰难的。
馆舍容易修,学生也容易招募。
但最难的事情,是重建太学的师资。
若按照东汉的官方规矩,能成为太学博士,也就是太学内当老师的人,必须年满五十岁,而且是饱读诗书的大儒。
可汉末战乱多年,官方的学术传承断了三十年,各地世家名族也都朝不保夕,哪还有时间研究经典。
大儒们都断了代!
曹丕下令征召大儒,最后符合标准的,只有可怜的三个人。
就是区区的三个人。
其中,还包括了眼前这位颍川钟家的太尉钟繇。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