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水分子的能量状态降低,分子间作用力变得更加柔和,整个系统似乎进入了一种"开放接纳"的状态,准备好根据外部引导进行自然变化。
最后的"专注性状态"测试则显示出与前面完全不同的特征——当李默专注于水滴的特定属性时,对应的量子特性立刻变得高度确定,量子不确定性大幅降低,就像观测效应被极度放大了一样。
-----
午休过后,他们开始测试复合工作流。
李默尝试了前一晚成功创造"矛盾态"的意识工作流序列——接受性→探索性→专注性→放松性→专注性。
张磊专注地盯着屏幕,突然兴奋地指着一组数据:"看!
水分子正在形成两种不同的组织形态——表面层保持液态结构特征,而内部区域正自发地排列成晶格结构。
根据经典物理学,这在常温常压下应该是不可能的!
"
更令人吃惊的是,数据显示,这种双态结构形成过程伴随着极低的能量消耗,远低于理论预期。
某种程度上,水分子似乎"自愿"配合这种变化,减少了通常需要的能量屏障。
"这简直……革命性,"张磊轻声说,"你不是在强制物质改变,你是在引导它选择一条能量最优的变化路径。
这比我想象的还要深刻。
"
就在这时,设备突然捕捉到了一个异常现象——当李默的意识状态和水分子的量子状态达到某种特定的共振频率时,监测系统记录到一种奇特的波形,这种波形既不完全属于李默的脑电波,也不完全是水分子的量子振荡,而是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全新模式。
"这可能是我们第一次直接观测到意识-物质交互的具体机制,"张磊难掩激动,"这种共振模式可能是信息传递的载体!
"
-----
下午,他们决定进行一项更大胆的尝试:让李默不使用任何符号或技术,单纯以普通状态面对水滴,看是否有任何检测得到的相互作用。
结果令人意外——即使在"普通"状态下,仪器依然能够捕捉到李默的意识与水分子之间的微弱交互。
这种交互比使用意识状态符号时弱得多,但确实存在。
"这意味着,"李默沉思道,"意识-物质交互可能是一种基本现象,一直存在,只是通常太微弱以至于我们感知不到。
意识状态编程只是放大和结构化了这种自然存在的交互。
"
张磊补充道:"就像无线电接收器——信号一直在空气中传播,但没有合适的接收器就无法被感知和利用。
"
这一发现引发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如果这种交互是普遍存在的基础现象,那么每个人是否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周围的物质世界?历史上那些关于意念影响物质的记载,是否可能基于真实但微弱的量子信息交互?
-----
当晚,张磊调取了一天的实验数据,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他发现了几个关键点:
首先,意识状态与量子操作效果之间存在明确的统计相关性。
使用意识状态符号时,成功率和精确度显著提高,这一点在二十多组对照实验中得到一致验证。
其次,能量消耗分析显示,意识状态编程方法比直接控制方法平均节能40%以上,在某些操作中甚至高达70%。
这暗示该方法不是强制改变,而是找到了更符合物质"自然倾向"的变化路径。
第三个发现最为惊人——在某些实验中,记录仪捕捉到水分子的量子状态变化似乎略微"先于"李默对应的脑电波变化,提前时间虽然极短(毫秒级),但在多次重复实验中始终可见。
"这太奇怪了,"张磊盯着时间序列分析图表,"几乎像是水在某种程度上'预测'了你的下一步操作。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